我国首个可保存量子芯片的高真空存储箱研制成功,并已投入国内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使用。
2023-03-22
今年38岁的“猫熊”是“觉主家”发作性睡病关爱中心的负责人,她服务的公益中心关注了1600多个发作性睡病患者家庭。
2023-03-22
据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官网20日报道称,该校物理学家主导的“前向搜索实验”(FASER)首次探测到粒子对撞机产生的中微子,此前该团队曾观察到6个中微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此次新发现有望加深科学家对中微子的理解,还有助揭示行进较长距离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宇宙中微子,为管窥遥远宇宙打开一扇窗。
2023-03-22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展示了识别和操纵少量相互作用的光子(光能包)的能力,这些光子具有高度相关性。这一史无前例的成就是量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研究论文20日发表在《自然·物理》杂志上。
2023-03-21
国家要发展必须要把科学技术更好地发展,同时也要把科学普及工作做好,因为它们同等重要。科普工作是一个大众事业,应该要让广大群众都参与到其中,发挥科普工作的广泛性、深入性和全局性作用。
2023-03-21
3月18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届第一次理事长办公会在京举办。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长徐延豪主持会议。
2023-03-21
美国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脱氧核糖核酸(DNA)药物,能恢复患有“渐冻症”的小鼠体内一种重要蛋白质的水平,促进运动神经元再生,可望用于延缓“渐冻症”患者发生瘫痪的过程。
2023-03-21
记者20日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徐文涛教授团队受猕猴多感官整合与空间感知机制启发,开发了一种人造运动感知神经,在硬件层面上成功实现了大脑的多感官整合功能,获得了卓越的运动感知性能。该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2023-03-20
日前,由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主办、中国电子学会承办的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启迪义教”项目贵州站活动,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沿河县土家族自治县、石阡县的16所乡村学校开展。
2023-03-20
3月17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2022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长安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领衔完成的一批科研成果入选。
2023-03-20
矿物是具有稳定的相界面和结晶习性的天然化合物,拥有特定的化学组成。长期以来,人类文明的发展演变离不开对矿物的利用,社会生产水平的升级迭代也与新种类矿物的发现关联颇深。
2023-03-17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加强基础研究应重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融入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理念,为学科发展和产业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人才支撑。
2023-03-17
水占地球表面积的71%,但没有人知道如此大量的水是如何或何时到达并存在于地球的。15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让科学家们离回答这个问题又近了一步。研究人员发现,地球上的水并非来自熔化的陨石。
2023-03-17
美国密歇根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显示,由纳米颗粒自组装而成的微米大小的“蝴蝶结领结”,可形成各种不同的扭曲形状,并能被精确控制。这一进展为轻松生产与扭曲光相互作用的材料开辟了道路,为机器视觉和药物生产提供了新的工具。相关论文15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2023-03-16
3月15日19时4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3-03-15
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日前揭晓,清华大学计算机与科学技术系教授朱军荣获该奖项。朱军长期研究贝叶斯机器学习、强化学习等基础问题,提出正则化贝叶斯理论和高效算法,为已提出250多年的经典贝叶斯理论框架提供一个额外维度,有效考虑领域知识并将最大间隔学习与贝叶斯方法有机融合......
2023-03-15
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是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围绕加强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相关问题进行了回答。
2023-03-15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直线加速器14日实现满能量出束,成功加速第一束电子束。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从此进入科研设备安装、调束并行阶段。
2023-03-15
通过从源头上对碳点材料结构的全新设计,实现了碳点与RNA的特异性结合以及对活细胞内应激颗粒的高分辨成像和动态追踪。
2023-03-14
记者13日从鹏城实验室了解到,由鹏城实验室牵头制定的数字视网膜系统国际标准近日在IEEE标准协会正式发布,该标准是全球首个端边云协同技术的国际标准。
2023-03-14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该台研究人员以我国最早发现的两颗彗星为研究对象,揭示出彗星表面的喷发活动受到彗星成分、与太阳距离、彗核大小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一研究对将来开展彗星空间探测计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